申博体育_申慱亚洲官方网-在线*平台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登录 注册智能问答无障碍适老化
WWW.JLCITY.GOV.CN
舒兰市开展“废墟上的生态革命” 采煤沉陷区变成果蔬产业园
日期:2025-05-28    来源:江城日报
字号: 变大 变小
收藏 打印

5月26日,在舒兰市吉舒街道东富社区看到,一座座果蔬大棚分群覆盖社区及周边地面,棚内长出了青翠的蔬菜。这个由采煤沉陷区改造而成的产业园,修复了生态“伤疤”,美了环境,富了居民,强了集体。

曾经,这个采煤沉陷区残砖断瓦堆积,土路坑洼泥泞,近6000名户籍人口常住的只剩不到800人。“居住环境不好,人都搬走了,留下了满目荒凉。”东富社区党委书记李晓丹说。

变化的开端,源自一场“废墟上的生态革命”。自从以吉舒街道为重点的采煤沉陷区被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治理支持计划,舒兰市便开始对其不断修复。2022年,他们又启动了“1+555”农业振兴计划,将这块40公顷的废弃地作为棚膜经济产业带予以建设改造。

改造初期,部分居民心存疑虑。“街道请专家来调研,开展技术指导,政府还给补贴,才坚定了大家种菜的信心。”社区居民张来城说。

清理上千吨建筑垃圾,修建硬化道路4公里,栽植绿化树2万棵,平整土地建设大棚……舒兰市、吉舒街道和社区干部群众经过一年改造,187栋果蔬大棚拔地而起,环境也焕然一新。

目前,产业园内有谷物、蔬菜、水果、食用菌四大类十几个品种。东富社区为农产品申请了“棒槌沟”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他们与舒兰市以及申慱亚洲官方网:市的一些商超签订长期订单,黄瓜、西红柿等主打产品直供城市餐桌。经过近3年的发展,东富社区产业园的果蔬年产量已超1000吨,每年为社区增收10万元左右。

随着社区产业园种植规模扩大,初步形成了“共富效应”。“我们在大棚内务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东富社区居民姜淑云一边移栽菜苗一边说,“我在这儿打工1小时能挣12块钱,中午还供饭,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李晓丹紧跟着说,大棚经营户都是一天一结资,一些守家在地的居民一年起码能增收3万元左右。据介绍,最忙的时候,187栋大棚同时有300多人在务工。

“这棚里的果蔬是棚主自己育苗然后移栽的,另一棚里的是嫁接的。”李晓丹说,去年社区产业园还尝试开展了甜黏玉米、黑白木耳、七彩柿子等立体化种植,努力丰富种植结构,让产业园产出更多效益。(文连元 邬洪亮 靳旭)



(责任编辑:赵梅霞)
初审:赵梅霞 复审:尹小婧 终审:宋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站群导航
站群导航 |
县(市)区政府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州政府网站 |
各省市政府网站 |
国家部委网站 |
新闻媒体
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监委申慱亚洲官方网:市长安网市法院
市检察院
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州政府网站各省市政府网站
国家部委网站新闻媒体
联系电话:0432-65155806
本站流量:
网站标识码:2202000006
版权所有:申博体育_申慱亚洲官方网-在线*平台门户网站
网站标识码:2202000006
吉公网安备:22020402000219号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05005864号
版权所有:申博体育_申慱亚洲官方网-在线*平台门户网站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登录 注册智能问答无障碍浏览关闭适老化
WWW.JLCITY.GOV.CN
舒兰市开展“废墟上的生态革命” 采煤沉陷区变成果蔬产业园
日期:2025-05-28    来源:江城日报

5月26日,在舒兰市吉舒街道东富社区看到,一座座果蔬大棚分群覆盖社区及周边地面,棚内长出了青翠的蔬菜。这个由采煤沉陷区改造而成的产业园,修复了生态“伤疤”,美了环境,富了居民,强了集体。

曾经,这个采煤沉陷区残砖断瓦堆积,土路坑洼泥泞,近6000名户籍人口常住的只剩不到800人。“居住环境不好,人都搬走了,留下了满目荒凉。”东富社区党委书记李晓丹说。

变化的开端,源自一场“废墟上的生态革命”。自从以吉舒街道为重点的采煤沉陷区被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治理支持计划,舒兰市便开始对其不断修复。2022年,他们又启动了“1+555”农业振兴计划,将这块40公顷的废弃地作为棚膜经济产业带予以建设改造。

改造初期,部分居民心存疑虑。“街道请专家来调研,开展技术指导,政府还给补贴,才坚定了大家种菜的信心。”社区居民张来城说。

清理上千吨建筑垃圾,修建硬化道路4公里,栽植绿化树2万棵,平整土地建设大棚……舒兰市、吉舒街道和社区干部群众经过一年改造,187栋果蔬大棚拔地而起,环境也焕然一新。

目前,产业园内有谷物、蔬菜、水果、食用菌四大类十几个品种。东富社区为农产品申请了“棒槌沟”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他们与舒兰市以及申慱亚洲官方网:市的一些商超签订长期订单,黄瓜、西红柿等主打产品直供城市餐桌。经过近3年的发展,东富社区产业园的果蔬年产量已超1000吨,每年为社区增收10万元左右。

随着社区产业园种植规模扩大,初步形成了“共富效应”。“我们在大棚内务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东富社区居民姜淑云一边移栽菜苗一边说,“我在这儿打工1小时能挣12块钱,中午还供饭,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李晓丹紧跟着说,大棚经营户都是一天一结资,一些守家在地的居民一年起码能增收3万元左右。据介绍,最忙的时候,187栋大棚同时有300多人在务工。

“这棚里的果蔬是棚主自己育苗然后移栽的,另一棚里的是嫁接的。”李晓丹说,去年社区产业园还尝试开展了甜黏玉米、黑白木耳、七彩柿子等立体化种植,努力丰富种植结构,让产业园产出更多效益。(文连元 邬洪亮 靳旭)



(责任编辑:赵梅霞)
初审:赵梅霞 复审:尹小婧 终审:宋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